作者:李维榕
有人说:教导儿女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怎么没有“父母学堂”?让人学习怎样做爸妈?
其实这些人说错了,不是没有“父母学堂”,只是这一件“学堂”,并非设在教室中,也并非三两天的课程。
这“学堂”设在家庭内,课程由孩子出生开始,便要穷半生的学习。
严格说来,父母亲的教子心得,其实在孩子还没有来临前就已经有了蓝图,他们自己的父母亲要怎样教育他们,他们也会怎样教育儿女。因为怎样样父母,并不是从书本或讲座学得,而是从家庭中开始。
Freud(佛洛依德)说过:人的所有重要学习,都是从挫折中学来的,学习做父母更不例外,也是由错误中的领悟。也许这个说法很让人忧虑,难道真的没有预防之法?这样说来,并不是孩子都成了父母亲的“试验白老鼠(guinea pig)”。
其实,不单孩子是试验白老鼠,父母也是一样,他们必须在生活中一点, 一滴去学习。
婴儿呱呱坠地,躺在父母怀中,双方都在学习如何彼此依附。孩子入幼儿班,双方又要学习如, 何, 防守哦,随着孩子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
其实孩子才是父母最佳的老师,他们的成长,也教育了父母如何成长。幼弱的婴儿,教导怎样负上初为人父母的责任;孩童时期,教会了与孩子如何玩耍;少年时期,又会把父母带进一个簇新的世, 界;等到孩子成家立室,父母更要学习怎样独守空巢。这是一辈子的学习,而且没有一个用诸四海皆准的方程式。人人都有一个不同的课题,需要当事人自己去发掘,这条道路试峰回路转,曲折离奇,成败, 难料,一切都没有绝对。
每个家庭的路程,都好像唐僧取经,路途上要遇上百般阻挠,而且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取胜。
最近碰到一位在孩子心中十分完美的母亲,因着她的完美,凸显了父亲的问题。结果父亲更是有理说不清,直到孩子发现母亲也并非全是有理的,而父亲也有委屈的时候,孩子才在父母不调和得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
母亲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过于完美也是罪过?自己做错了什么?
谁也没有错,只是家庭的关系式一组人的配合与互补。有人完美,就有人不完美;有好人,就有坏人;有人节节向上,就有人落在后方。此起彼落。尤其是夫妻之间,只有一个人做的对是不够的,必须两人都做得对。
很多父母亲狐疑一个做好人、另一个做坏人,结果就是形成一个忠一个奸的家庭结构,谁的教法也不起作用。
问题是:所有父母都必定会采用一些没有用的方法来教育子女。明智的父母,很快就会察觉到此类不通,立即淘汰。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学习,与其找专家问计,不如找其他家长交换心得。
当然,大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化,都会影响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例如:六十年代的家庭,家中起码有五、六个孩子,父母很难每个子女都照顾周到,孩子反而多了自我发展空间。而且,那时房子大多只有几层楼高,社区的群体意识较强,孩子就有机会向多人学习。
我小时候家住北角,对于街头巷尾住了些什么人物,了若指掌。我家居地下,守在窗前就看到了人间百态,街角有人开了一间小书屋,我大半时候都蹲在书店老板为我们小孩子而设的一张小板凳,就是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世界著名的译本。我们称那老板为“鸡叔”,他是我们读外国文学的启蒙。
那是的赛西湖是一片山野,我们邻近的几个孩子满山探索,像野孩子一般自由。有一次我向邻居一个男孩子扔石头,掷穿了他的头,我吓的不敢回家。结果虽然没有挨罚,但是也让我受了一个大教训。
怪不得有儿童专家说:一个孩子要经过多次探险、多次跌跤、头破血流还有病痛,才能成长来的。父母亲无论有多焦虑,也只能站在一旁爱莫能助。
也许因为那时的父母站得比较远,他们应付孩子的办法也就比较实际。有一次我看到一件心爱的玩具,闹着要买,而母亲不理我,无论我闹得多凶,她都继续走她的路,我一个人落在后面,多么不甘心,最后还是乖乖的跟着她走,还生怕她真的不理我走了。
很多父母亲都懂得不与无理取闹的孩子周旋,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安顿下来,他们就会乖乖就范。
我曾经问过这些父母,从哪里学来这一招的?他们都说,不用学的,知道孩子就是孩子,自然就有应对办法!
关键就是:知道孩子就是孩子!
现代社会都是高楼大厦,社区意识越来越薄弱,窗户并非通向外面的世界,而是把屋内的人关起来。而孩子的数目又越来越少、也就越更宝贵,加上大社会一种浓厚的亲子文化,孩子要跌跤、要头破血流、要探索世界的机会,就知不觉得被取消了。
这种大环境下往往产生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父母忘了孩子就是孩子。
完了孩子是孩子,就会让最聪明的父母都排不上用场。当孩子不再讲理的时候,我发觉很多现代的父母,都不懂得要给他们空间去自我反省,反而会在这时候不停地与孩子讲理,结果让父母与孩子一起失控。
也许因为父母亲对着孩子的时候较多,这种问题在母亲与子女关系中最常出现,手头上很多案例都是母亲被孩子的行为弄得焦头烂额,她们是亲子教育的最大主题。
我却十分惊讶,为什么一般父母很快就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有些人却非得要靠专家不可?而且很多母亲都说:专家都叫我要放松,但是怎么放松得了?
如此看来,问题并不出自缺乏技巧,而在于不能放松!最有趣的是,这问题其他家人也必然造就觉察,并不一定要专家指出。只可惜是家中那个专家往往是丈夫,而丈夫的意见,却是与子女纠缠中的妻子最不愿接受的。
这种情况,有时让专家也要投降!因为提供教子方式容易,要解决夫妻的意见分歧却难之又难!夫妻之间的隔膜,却又往往促使母亲更加不能放下孩子。
而亲子,往往是满足父母的需要为主,因为最想亲子的是父母,不一定是孩子。即使是出生婴儿,都需要有独自躺着不受打扰的时候,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怎么可以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父母亲才是彼此的伴,当孩子成了大人的伴时,也会过早的承受了大人的情绪和瓜葛。
没有什么比纠缠不清更能阻碍一个孩子的正常发展。而纠缠不清,又是现代子女与家庭的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与此有关。
如果父母亲知道从自己家庭学习,他们就会打开这件“学堂”的窗户,放大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学习走路,孩子跌倒时,夫妻二人也要提醒对方:假装看不到,彼此忍住手,远远地支持,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然后丈夫拉着妻子说:老婆!别管孩子,我们吃云吞面去!
2005 Address:Building 5008A No.1 Rd Guoding 335 Shanghai Shanghai GreatR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icheng 沪ICP备20210208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