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

发布时间:2010-08-09 

作者:李维榕

 

       母亲声泪俱下,十分激动地投诉女儿对她的管制。她说:女儿不让她与任何外人联系,包括她自己的母亲。连外婆或外婆其他家人来电话,外孙女都要割掉电话线。

       女儿又天天洗侧所,刷浴缸,忙个不停。但是谁也不许侧,怕家人把洗具弄脏,。父亲说:好像家中出了一个魔怪,把每个人都折磨得透不过气来。忍无可忍时,便与女儿大打出手。只是父母亲越还击,女儿越强横,最后站得硬的还是女儿,父母亲万分无奈,只有摇头叹息,却毫无招架之力。

       这个如此神通广大的女魔头究竟是何许人物?

       那坐在一旁神色悲切的女儿原来只有十七岁。她身材清瘦,除了面色苍白,看起来与一般同龄少女没有分别。

       只是与她交谈并不容易,因为她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父母身上,尤其是母亲。

       问她为什么不让外祖母接触母亲,她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当父母在旁忍不住哀声叹气时,她立即就有反应。不是怒目而视,就是恶语相对。

       骤眼看去,她好像真的是看管着父母的一举一动,让他们不得安宁。但是细心看来,却是父母的一声叹息,一个小动作,都能够牵动着她的全部情绪。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单从这少女的行为着手,明显地她实在患有严重的强迫症状。不停的打扫房子,不停的洗手,一种失控的惊惶,让她重复又重复一些让人莫明其妙的动作。

       但是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觉她的控制,并非是没有对象的。所有行动都好像是针对父母;断绝所有外来的接触,把自己及一家人都封闭起来,与世隔绝。

       可以说这少女在精神上出了问题,也可以说这少女在情怀上,仍然停留在幼童阶段,死缠着母亲不肯放手。

       家庭治疗的理论,往往以心理发展的尺度来量度个人行为。所有偏差问题都是可以说是基于个人在某个发展阶段的停顿。例如,这少女身体发育是十七岁,但情绪却滞留在婴儿时段,只想独占母亲。

       这个理论的好处,就是把人的行为问题正常化,“不肯长大”远比精神病让人容易接受。在心理治疗上也容易确定较为明朗的方向。

       同时,当父母亲与孩子纠缠在一起时,由于如此近距离让他们很难看得出这是一个幺不清的现象。父亲其实也留意到这个状况,只是他被女儿的不可理喻所得失去理智,只会冲上去动武,而不能有效地把妻子拉走。

       因此在治疗的访谈时,让父母看到他们与孩子的互动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当问题的定义从“家中出了个小魔头”转化为“母女的纠缠不清”,处理方法也就大为不相同。

       少女一直在留意着我与她父母的谈话,在一旁不停的抗议。后来我请她站起来,背向父母,对她说:在你这个年龄,你的眼光应该是面向外界,为什么你却把全部精力放在父母身上?你想那是几岁孩子的行为?

       她竟然甚有主见的回应我说;三岁!

       话说得很清楚,有趣的是她母亲在背后稍有移动,她就禁不住回头往后看。两个人像一个固连体婴,呼吸在同一频道。

       这般奇怪的母女关系是怎样产生的?

       我想先要从依附理论说起,孩子生下来,就与母体互相依附,接收彼此的讯息,这本来是一个最自然的现象。但是万一母亲在情绪上存在焦虑,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因此,如果父母关系不和,孩子就自然地加入到他们的矛盾,铁三角就是这样形成的。

       要了解这些孩子的依附行为,就得了解母亲的坎坷。

       像这少女的父母,本来都是大机构的高层主管,后来公司倒闭,父母同时失业。父亲没法找到同样待遇的工作,唯有当司机去,母亲回家带孩子,大半生的管理经验无从用起。她衣着鲜明,应对得体,却满肚子的不甘,一腔怀才不遇,无处舒展的苦恼。

       而女儿,好像有意无意地去为母亲消愁,渐渐地演变成学也不上,闭起门来天天与母亲周旋。

       这少女的行为看似极端,其实这种母女连体的家庭关系却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上的分别而已。好在经过这次谈话,少女真的开始反思,完结时,在服务意见问卷上回应: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是因为离不开母亲,真的要开始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

       最近见到另一对母女,也是同一个现象,初时人人都以为母女之间有很大的矛盾,让她们水火不相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觉情况刚好相反,其实女儿只是想紧抱着母亲,而母亲也承认十分享受着母女相依。最有趣的是,母亲的钱包中仍藏着女儿婴儿时的照片,可悲的是女儿,也宣称:最开心的是婴儿时代,她决定不要长大。

       一个人的成长并非绝对容易,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岔子。家庭治疗大师JayHaley早期写的一本书,名为(Leaving Home),就提出许多青年人如何基于种种原因走不出家庭的例子。

       要离开母亲,尤其是哀悲中的母亲,对很多青年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要求子女,尤其全部心意都投在子女身上的母亲,也是天下间最残忍的一回事。

       很多父母亲都看得出来妻子与子女的过份依赖是个问题,老是怪责妻子不肯放手。他们不明白,唯一让妻子放下孩子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为妻子的良伴。就算取代不了,也要在妻子心中夺回一点位置,别让孩子坐大。因为,青年人习惯了母亲怀中的舒适,就更加无法应付外面的风雨。不但长不大,反而越长越小。

       中国人的家庭机构,本该是父母子女位置分明。只是太多时候,母亲与子女是同一阵线,而父亲反而成为了外人,让很多忠心的孩子都走不出家门。

       也许成长的道理,就是要放得下父母。

2005 Address:Building 5008A No.1 Rd Guoding 335 Shanghai Shanghai GreatR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icheng  沪ICP备20210208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