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其他
书名:找回生命的答案
作者:蕊塔˙罗宾森/着
译者:
出版社:麦田
网址:
出版日期:2003 年03月 18 日
页数:256 ISBN:9867782801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当所爱之人自杀身亡时,协助其身后家人及朋友的入门书。 自杀遗族所表现出来的悲伤,包含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在内,要比因其他类型而死亡的遗族更為多样。但对这些自杀者遗族而言,週遭是可以帮得上忙的。本书深入探讨自杀的细节,以及派得上用场的协助。打破环绕在自杀周围的迷思,同时提供了支持、理解与安慰给自杀者的遗族。
《自杀的遗族》包含:
对遗族的协助与瞭解。
安慰遗族的话语。
如何帮助在自杀中失去所爱的人。
哪一个族群是自杀的高危险群。
安乐死与自杀之间差异的争论。
為什麼年长的人,尤其是男人,是最有自杀的倾向。
年轻人的自杀如何增加。
為什麼每一个自杀的威胁都该被认真对待。
求助的资源名册,包括线上资源。
导读
走出自杀阴霾,迎向生命阳光
「自杀死亡」较之「因疾病过世」,带给人们更大的震撼。特别是面对熟识、心爱的亲友自杀身亡时,除了感受深沉的悲慟和哀伤外,更易夹杂不解和愤怒的情绪。部分的「自杀遗族」会有强烈而持续的罪恶感,责怪自己為何不能有效阻止「悲剧」的发生,有的会变得极度敏感和神经质,可能出现焦躁、恐慌、失眠、多梦、头痛、胃痛、背痛、胸闷和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则不易走出忧伤,而產生严重忧鬱,甚至想「共赴黄泉」,寻得解脱。
由於自杀在国人心目中仍存在负面的刻板印象,认為自杀是不名誉的,加上媒体有时以耸动的标题,夸张的字眼和过度的细节报导,使得「自杀遗族」背负了自杀「污名」的原罪,在心灵復原的过程倍加艰辛。事实上,自杀所牵涉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来自生理、心理层面,以及生活压力事件。而自杀身故者通常都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特别是忧鬱症。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忧鬱症在一年内的盛行率可达百分之十,而约有百分之十五的重度忧鬱患者终将死於自杀。而在所有自杀成功者,百分之七十以上均罹有忧鬱症。
本书作者蕊塔‧罗宾森在书中提出「自杀是一种疾病」的重要观念。由於一般人狠难理解「自杀可以是大脑化学失去平衡所导致的行為后果」,而只将自杀视為逃避压力或责任的怯懦表现。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目前已有较多的实验证据提供了忧鬱和自杀患者致病因的神经生物基础。当人脑中神经传导元素诸如血清素不足时,病人便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忧鬱症状及强烈的自杀念头。笔者的一名病患在极度沮丧时曾表示:藉由自杀求得解脱,对他如同开扇门般容易。然而在他接受抗鬱药物治疗,恢復正常后,却难以置信自己為何曾有如此绝望的轻生意念。这些患者在接受抗忧鬱剂,改善脑部血清素的不平衡后,得以恢復正常,也足以说明自杀和忧鬱确為一种大脑失衡的疾病,必须接受正式的医疗。感慨的是,许多病患及家属并不明白此点,而认為到精神科就医,一旦让人知道,就会抬不起头来,羞於见人。此种污名和耻辱的标籤,阻挠了对自杀者的帮助。其实朋友和家人都有义务去察觉忧鬱症和自杀的徵兆,并且协助患者提早就医。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第四版,重度忧鬱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食慾不振致体重减轻、失眠或嗜睡、自觉无用或过度罪恶感、思考及动作迟缓、容易疲倦或没体力、注意力不集中或难以做决定、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等九种症状。如果每天出现五种或以上的上述症状,持续两週以上,并影响到患者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即可被诊\断為重度忧鬱症。大部份民眾对「忧鬱症」或许耳熟能详,然而一旦周遭亲友受忧鬱症状所苦,甚或出现死亡或自杀意念时,最常的做法,是以温情劝说或鼓励,要病患「想开一点」、「放轻鬆」、「不要钻牛角尖」、或「出国度个假」。更有甚者,对於已在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患者,表示「精神科的药会伤身体而且一辈子都得吃」,而建议改採气功、针灸、中药等较為和缓方式之治疗。对於这些「善意」的建议,有时反会加重病况或拖延病情,最终导致自杀的悲剧。临床上,另会有病患虽已在看精神科医师,并接受抗忧鬱剂和心理治疗,却依旧悲观沮丧,最后仍选择自我毁灭以结束痛苦。為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家人应给予更多的爱心、耐心及精神支持。尤其重要的是,和负责诊\治的医师进一步商讨病况和其他可能的治疗策略。另外,寻求医疗专业的第二意见,亦即请教其他精神专科医师,或有峰迴路转,柳暗花明的可能。
对於自杀防治,蕊塔‧罗宾森认為许多自杀者在执行自杀前,都会歷经「动摇和不安」的阶段,并透露出警讯,包括行為上突然的转变、停服处方用药、表达绝望或与死亡有关的言论,安排个人事务等。对於这些警讯绝对不可掉以轻心。许多我接触的病患家属,对於精神科医师在诊\间為了评估自杀风险,而询问病患有无自杀的想法或详细计划时,总是有所忌讳,深怕会加重病患的轻生意念。然而,与患者讨论其是否厌世,有无自杀计划,有助於病况严重度的瞭解和掌握,并不会增加自杀的成功。一旦发现病患有具体的自杀準备或计划,应立即啟动自杀防护机制,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区、朋友、宗教团体及医院的支持力量,及时给予帮助,有必要则住院接受治疗,在自杀事件未发生前,适时掌握并化解危机,是最佳的防治之道。
一旦自杀发生,对於家人和朋友,悲慟和忧伤无可避免,毕竟这样的心理衝击是十分地震魂慑魄的。蕊塔‧罗宾森书中所提自杀遗族的案例,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伤心和哀慟,真切地反应了人类心灵在面对至爱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后,所產生复杂而矛盾的情绪,这些是需要时间来疗伤止痛的。目前国内尚无专為「自杀遗族」设置的支持团体,而临床精神科门诊\也罕见因亲友自杀过世而来接受諮询或辅导的案例,显见遗族们大多在心灵的角落,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本书的出版将能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提供他们精神支持,也将加深国人对於精神疾病、忧鬱症和自杀的瞭解和同理,协助遗族们寻找专业人士协助,解除心理负担,重新拥抱生命的阳光。(文/夏一新,叁军总医院精神医学部副教授兼部主任、国防医学院医学系精神学科主任,麦田提供)
转载至: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17975
2005 Address:Building 5008A No.1 Rd Guoding 335 Shanghai Shanghai GreatR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icheng 沪ICP备20210208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