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席家庭治疗专家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nce)。由于她的治疗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回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Banmen 1976, Satir et. al 1991)。
萨提亚模式在诸多家庭治疗理论中,一直是难以归类的派别,有的教科书将之列为沟通学派,有的将之纳入人本学派,究其原因,在于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通俗的解释就是她动态的解释人及人在与家庭及社会的互动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对现代人的生活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价值,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的理论不会因为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而失去实用性。
萨提亚模式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是一个动力的、根本的、人性化的成长系统取向,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它不求消除“症状”,不强调病态,以赋予个体能量、成长及个体系统功能健全(家庭的、专业的、社会的)为目标,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及责任感,改善沟通及帮助个人更“人性化”,最终的目标为“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成长模式是一种心灵体验过程。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与感受,都值得尊敬和赞美。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跳脱了以往治疗时只针对个人问题加以解决的方式,而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有问题的人”,而是“背负问题的人”。我们所背负的问题,不单是出于自己本身,有些部分是出自社会、家庭(也就是“系统”)的影响。人在系统中,必然受到这个系统的制约、与整个系统互动。当系统出了问题,个人也会出现问题,他就变成背负问题的人。所以家庭治疗就是从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这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人本主义的精髓,课程处处流露出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个性的同时,更关心你和我组成的“我们”,让我们发觉原本复杂千变万化的人性,竟被如此真实地呈现出来。学员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场回顾前半生的心灵旅程,有人因此放下包袱,打开心结;有人决定要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更多人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平和。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信念
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去做。
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得以成功的应对及成长。
我们有许多选择,特别是面对压力做出适当回应而非对情况做出实时反应。
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的部份,而非病理负面的部份。
“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份。
人们由于相同而有所连接,由于相异而有所成长。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各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
多半的人倾向选择对他而言是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
问题(困难)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们。
人性本善。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他们的自我价值。
人常重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型态,即使那些型态是没有功能的。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欣赏并接受“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所谓全人性的目标是接受父母也是人,而不是只以他们扮演的角色来相处。
自我价值是高低呈现在应对的方式上,自我价值愈高,应对的方式愈全人性化。
人类的过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于一切情况、文化及环境。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内容形成情境,而“改变”就在那里发生。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价值上。
2005 Address:Building 5008A No.1 Rd Guoding 335 Shanghai Shanghai GreatR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icheng 沪ICP备20210208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