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员的枯竭与督导

发布时间:2022-05-26 
谢 钢 江苏大学  
 
心理辅导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的触抚,同时又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业,也是一个很“危险”的行业。需要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与委身,用自己温暖而有力的生命去完全地接纳与帮助另外的生命,扶助他们走向原本该光辉灿烂的人生。在这过程中,辅导员需要有满腔的热诚,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宽容大度的胸怀,异乎寻常的耐心……,所以,长此以往若不能给辅导员及时输入新的精神营养与生命能量,则会使辅导员陷入枯竭的境地。因为,在辅导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变项是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与枯竭现象。对此,我们既要正视枯竭,也要乐于接受督导,这样才可能在辅导过程中注入全面而丰富的人性资源。
 
一、枯竭并非难以克服的职业灾难
枯竭是指辅导员在助人的职业生活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一些工作问题、生活问题以及个人问题而导致的辅导员本身工作效能和个人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丧失,即生理、情感与心理上的资源缺乏或耗尽的状态。枯竭几乎是每一个辅导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处于枯竭状态的辅导员对当事人的热情开始冷却,对当事人的问题开始缺乏关注和兴趣,甚至伴有敌意,感觉倦怠和过度疲劳,并伴有不可名状的焦虑和烦恼,情绪消沉,生活乏味,不仅自己的生命素质大为降低,而且是无法有效地帮助人,从而很好地完成辅导工作的,这势必阻碍辅导事业的发展。
枯竭是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之一。所以,对辅导员而言,确认自己是否已出现枯竭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辅导员不知道什么是枯竭以及枯竭的危害,自然也不知道如何预防枯竭,当枯竭一旦发生,要么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要么认为枯竭不可避免,听之任之。这两种做法无疑会增加枯竭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同时,枯竭的出现也决不是无可挽回的职业性的灾难。那种认为一旦罹患枯竭就很难重新活化的观点对心理辅导的危害是致命的,它会使还未枯竭的辅导员感到恐惧,使遇到枯竭的辅导员放弃希望。所以,成熟的辅导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枯竭,一旦出现枯竭的先兆,不能一味地去想枯竭将会带来的一系列困扰,以防固着自己的负性思维,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排除那些可能会增加枯竭现象继续出现的因素。如:Gerald Corey 在《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指出:具有完美主义或强烈占有欲的人格特征的辅导员往往易出现枯竭现象,因为不接纳自己的限制,过分苛责自己或对工作失误的负疚感,会无端地消耗生命能量,最终导致枯竭。同时,当辅导员的价值感是依附在自己之外的其他事物上时,就会处于不稳定的脆弱状态,一旦这些外在的来源中断,情绪立刻就会起波澜。所以,辅导员要端正自己的助人动机,正视与减少非利他动机对枯竭现象的产生构成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探索自己做过的抉择,明确界定自己的责任,保持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并有较好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不断激励自己成长,发掘出各种自己所忽视的成长潜力,这样,枯竭现象则完全可以预防与避免了。
 
二、探讨枯竭的成因是处理枯竭的第一步
所谓枯竭,指的是咨询辅导工作不再给辅导员带来满足,而是使其感到精疲力竭。而枯竭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明确枯竭的成因及表现形式,并予以高度的重视,对辅导员及时发现及预防自己的枯竭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辅导员不能觉察自己的枯竭,是枯竭问题给我们带来巨大危害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全国心理辅导从业人员中已发生多起自杀等恶性事件,在高校辅导人员队伍中也普遍地存在着枯竭现象,甚至有恶性事件处于萌芽状态。这些严峻的事实提醒我们:辅导员要有一定的敏感度,以对枯竭现象有及时觉察,予以驾驭,以保持活力,防止滑向枯竭的泥潭,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健康,也是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表现。因为拿兰摩尔说:“指导在某种意义上是辅导者的投影”。Corey 也指出:“影响当事人朝向正面方向改变的最有力来源是籍助咨询员生动的示范作用,表明自己是怎样的人及如何乐于持续不断奋进,发挥自己的潜能。”也就是说:辅导员是相当个人化地在辅导过程中与当事人相处和相交的。所以,“咨询员的活力与心理健康,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变数。”只有当辅导员具备健全的人格,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才可能在辅导过程中注入全面而丰富的人性资源。反之,不良的辅导效果反馈,也会影响到辅导员本身的健康,这又是导致辅导员枯竭的主要原因,当然,知识架构的欠缺、个人能力的限制、生活实践中的压力“超载”、成就动机的受挫、人际氛围的困扰、机构体制的束缚等等,都会消耗人的精力、扼杀人的灵感、摧毁成功信念、降低工作效能,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将辅导员推向枯竭。
由此可见,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学习,是辅导员提高敏锐力,防止枯竭现象发生的三步曲。在辅导过程中,出现枯竭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辅导员自己没有觉察到。所以,辅导员要经常自我检视是否有枯竭现象产生的征兆,而不要等掉进低潮情绪与精力用尽时再去想办法扑救。同时,当辅导员觉察到自己出现枯竭现象时,不能坐等外力的帮助,而是要自己努力争取去做一些改变,依靠自我去调整,去感受自己发出的力量。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支持系统的力量,如同事、家庭、研修课程、督导等。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辅导员的职业经验结合起来,这种合成就是成功辅导员的基础,这是防止枯竭的有效方法。
 
三、接受督导在预防与治疗枯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督导是指辅导员接受心理辅导的过程。正如医生看病,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也由于对自身缺乏真正全面的了解,辅导员应当接受其他专业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也因为心理辅导的特殊工作性质,辅导员要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辅导员比普通人更加需要心理辅导的帮助——督导,这也是辅导员预防和治疗自身枯竭的最好办法。Gerald Corey 指出:“我认为,应有身为当事人的经验,因为这种探索自己的经验可以提高觉察能力。因为有潜力的咨商员会因此而更有治疗功力,更能全面地影响当事人。”在我的亲身经历中,已深切地体会到:接受督导实在是自己生命重整的过程,是预防和治疗自身枯竭的最佳途径。所以,辅导员既要正视枯竭,也要乐于接受督导,把接受督导作为提高自身工作效能和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辅导员的枯竭。
由此可见,督导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可以预防枯竭的产生。通过督导减轻辅导员因工作而带来的各种压力,改善辅导员自我形象,增强心理辅导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辅导员工作技巧,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有效预防和治疗辅导员的枯竭。其次,督导有助于整合辅导员的生命效能。因为对任何人而言,成长不仅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且是伴随人一生的永恒课题。由于辅导是辅导员与当事人心理互动的过程,当事人的问题便常常会触动辅导员个人生命中的一些“未完成事项”,在这其中需要辅导员对自己的自觉,而要达到这种自觉能力,辅导员除自身的反省外,接受督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辅导员本身接受咨询历程的洗礼,会是相当有用的,如果准咨询员不是积极地体验自己内心伤痕的治疗,那么很可能以后很难进入当事人的世界。”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指出:辅导员在接受督导时,“有机会在专业辅导员的协助下,尝试作自我检讨,于是,许多个人忽略和害怕面对的事物,如痛苦的经历,未解决的冲突和矛盾等等,便都要学会去一一真实地面对和处理,从而把盲点消除,这样不但能协助他们更加有效地与人相处,更加快乐自如地生活,同时也令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辅导的实效。”最后,督导对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也有重要作用,心理督导可以通过典型个案分析、技术培训、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辅导员在专业能力上不断成长,直接提高辅导员的辅导效能与水平。所以,成熟的辅导员应善于利用督导,坦然面对自己的限制,正视枯竭的出现,通过督导来促进自我保健,加强自我信心,提高辅导效能。
然而,在我国目前还未形成规范的督导制度,辅导员往往是仅凭自己的热情与感觉,摸索着工作,而没有意识自觉地寻求与接受必要的督导,或积极地促进督导与辅导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这样,枯竭就会难于避免地滋生了。同时,在国外的辅导员培训中,都把辅导员自身的心理治疗作为培训的一个重点,而在中国内地开展的辅导员培训班,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只注意辅导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培训,而较少把重点放在辅导员个人素质的培训上,这不仅会使心理辅导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而更为严重地是会使辅导员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督导,而出现枯竭现象。所以,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讨与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可采取导师督导、同事督导等形式进行,并可以个别辅导和小团体方式来接受督导,使辅导员充分利用自身和周围的资源,特别是督导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永葆生命的活力,避免枯竭现象的出现,进一步推进整个心理辅导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3.
2、Gerald Corey .《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李茂兴译(台)、扬智文化公司出版,1996.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汤宜朗,许又新.《心理咨询概论》. 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8.
5、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2005 Address:Building 5008A No.1 Rd Guoding 335 Shanghai Shanghai GreatR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icheng  沪ICP备2021020817号-1